葡萄的種植與生長過程
葡萄應該算是動物性的一種植物了。
從植物學上的分類來說,葡萄科是獨立的一個類別,它的特性與其他農作物有很大的差異?,F代意義上的葡萄酒在種植和釀造方面多得益于法國,而英國人對葡萄酒口味的形成居功至偉,這與西方的軍事、貿易、文化的影響力密切相關。
決定葡萄酒的品質有幾大因素:氣候、地理、水文、葡萄品種、葡萄園栽培管理以及釀造技術。但主要的因素是人:種植者以及釀酒師。
葡萄園的建立是葡萄種植和釀造的重要階段,釀酒葡萄需要細心的栽培以及耐心的照顧,從葡萄園的位置、微氣候、土壤結構、葡萄品種、種植密度乃至每一年的剪枝摘果都對葡萄的生長產生重要影響,葡萄的成熟度以及收獲量更決定了酒的價值。
植物和動物都是以繁衍生息為目的。葡萄屬木質藤本攀援類蔓性植物,根系強壯,枝葉繁茂,營養器官發達,生長旺盛。一般植物的進化基因決定了其在生長過程中會將營養限度地保留給果實,但葡萄不會,那是因為葡萄的繁殖方式有兩種:一是有性繁殖,也就是通過種子不斷繁衍;二是無性繁殖,由于葡萄枝蔓的節間又能生根,通過嫁接或者插枝也能夠存活。所以對葡萄而言,開花結果并非它生命里的要務。
既是攀援屬便易生攀比之心,總要比所依附者高出一頭才善罷甘休。它寧愿多長些枝蔓、主蔓、側蔓、新梢,那是它的腳,腳越多生命便可以走得更遠;多生些葉片和卷須,則可爬得更高。
葡萄的根為肉質根,可貯藏大量的營養,沒有主根、只有粗壯的骨干根和分生的側根及毛根,土溫適宜時根系可四季生長而無休眠期,春天大地剛回暖,芽葉都還沒萌發,葡萄的根系便已開始吸收水分和營養。如果前一個冬天有剪枝的話,這些養分便會從剪口處溢出,稱作“傷流液”。
葡萄從野生變成經濟作物經歷了一段很長的馴化過程,或許沒有從狼到狗、從野豬到家豬那般艱難,但是也絕不容易。
在自然界中野生葡萄的果皮顏色都是深色的,極少有白葡萄??茖W家們相信白葡萄來自深色葡萄的基因突變,變異品種的自然雜交和人類的有意培育才產生了今天白色品種的葡萄。
葡萄樹的一年
和大多果樹一樣,葡萄樹的生長過程同樣是以繁殖周期為中心,年復一年地循環。2、3月份春天來臨,氣溫回升,葡萄樹的根部從冬眠中蘇醒,開始新一年的工作;4月苞芽萌發、枝葉開始生長;然后5月開花、6月開始結果,無論什么品種的葡萄剛結時的果實都是綠色的;7月的炎夏是必須經歷的階段,直到8月進入轉色期,紅葡萄品種產生表皮的紅色素,白葡萄品種則產生黃酮素;9月糖分增加、酸度降低,葡萄開始成熟;10月當葡萄的糖度達到釀造要求并且酚類物質也足夠成熟時便開始采收,之后就是釀酒的時間了,此時葡萄葉開始變色、枯萎、飄零落地;11月份便需要著手整枝,修剪已經停止生長的莖干;直到冬天來臨,葡萄根進入冬眠期,等待下一個春天的到來。
葡萄樹分為3個基本功能區:根區、樹冠區、結果區。根區對樹體起支撐和汲取水分、營養的作用;樹冠區進行光合作用,負責生產碳水化合物即糖分,并輸送給枝蔓和果實;結果區負責繁殖也就是長出葡萄,累積風味物質和糖分,酒精就是葡萄糖經發酵轉化的產物,也就是葡萄酒的由來。
年份
葡萄是農作物,每一個生長階段都會受到天氣的制約和影響;葡萄酒屬于農產品,影響其品質的關鍵因素是天氣,即是葡萄生長的5個階段——開花、結果、轉色、成熟、收成時天氣的狀況,這也是葡萄酒為何會有“好年份”與“壞年份”的原因。特別是舊世界產區高等級的葡萄園,由于地形或者法規制度等原因,氣候的影響更為重要。而新世界產區有舊世界的經驗可循,在葡萄園的選址以及人工灌溉工程與葡萄種植同步等有利條件下,葡萄酒年份的差異就不是那么明顯,也不是那么重要。
也正因為是農作物,葡萄的種植和釀造有其既定的產區,不同的品種都需要特定的氣候條件才能夠適應成長要求,使果實保持品種特性,反映產區風土,并在釀成的酒中體現出來。對于的葡萄酒來說,除了基礎的大環境氣候條件,葡萄園區域性的微氣候也非常重要,即葡萄園的地形、走向、坡度、向陽度以及附近的水域等小環境因素。
土壤
葡萄園的土壤因素包含了土質類型、厚度、砂石組合、成分、營養條件、儲水和排水的能力等,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某些條件下土壤的物理組成甚至比化學組成對葡萄酒的影響更大。
葡萄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強,它的根有能力深扎土層下達至數米,但是,如果表層土壤肥沃的話,葡萄就表現出既貪饞又懶惰的動物性來,既不會往深處扎根,又多生枝葉,掛果也多,結果便難以保障每一串果實的成熟。所以葡萄的種植需要人的大范圍參與,從葡萄園的選址、栽培、種植密度、剪枝、摘葉、掛果的數量都需人力控制,讓葡萄樹合理地“分配”營養,以結出符合釀造要求的葡萄來。
土壤的特性和能帶給葡萄酒復雜口感的元素往往蘊藏在深土層的礦石組合中,所以好的葡萄園都是建立在表層貧瘠的土地上,以求讓葡萄盡力往地下扎根,而且一般來說葡萄種下3~4年之后的果實才適合釀酒,而要釀出體現土地精華、具有良好品質和典型風格的葡萄酒,樹齡起碼要超過10年。這也就是很多葡萄酒會注明葡萄樹齡、強調老樹的原因。
老藤
在國內,老樹葡萄曾經被一些酒廠炒作過。葡萄樹齡確實是影響葡萄酒質量的一個因素,較老的葡萄藤所生的葡萄,營養成分更豐富,風味也較濃郁,釀制出的酒更具層次與韻味。這是因為隨著葡萄樹的不斷生長,樹根就會越來越深入土壤層,而土壤是分多層次的,每一層土壤的組成和性質都不同,其中蘊含的礦物質也不盡相同,老葡萄樹根可以穿越多重的土壤,汲取豐富多樣的礦物質,從而帶給葡萄酒更復雜的香氣和多層次的口感。
植物也有生老病死的過程,葡萄樹的平均壽命大約為60年,依品種、產區氣候及人為照料因素而有所差異。一般來說,葡萄樹栽種后3~4年才開始收成可以釀酒的葡萄,7~8年才會結出質量較好的果實,15年樹齡才能夠保持質量的穩定,之后的30年則是成年期,葡萄樹進入全盛的生產階段,扎根漸深,吸收豐富的礦物質,因而可釀造出擁有產區地質、氣候所賦予的特有風味的葡萄酒,而且具有很高的陳釀價值,從而也帶來更高的經濟價值。
葡萄樹在邁入50歲之后,便開始進入衰老期,活力漸弱,產量遞減,但是也因為產量少了,營養更集中,葡萄不論在色澤或口感上都更加濃郁,酒也展現出更多的面向來。
葡萄樹的壽命可達百年以上,旺盛的結果能力可持續數十年,而以15~45年為,有點像人生的軌跡,或許這也是葡萄酒相比其他酒類更讓人親近的一個原因。
法國波爾多酒莊的葡萄樹樹齡一般都在30~50年,而羅納河谷、勃亙地一些葡萄園會保留更老一些的葡萄樹,有些酒莊也會在酒標上注明老藤葡萄,但這一點在法律上并沒有嚴格的規范。倒是因為法國葡萄的種植和釀造受到政府嚴格的監管,包括種植的行數、株數和產量都在管制之列,而且多開墾葡萄園幾乎是不可能,在發展空間有限的情況下,法國葡萄酒園并不傾向于保留太多產量少的老樹。
澳洲以及阿根廷都有許多酒莊以百年老樹作為噱頭,這是由于當地的天氣相對干燥,葡萄樹的壽命比較長;而且這些地方地廣人稀,雖然有大量從前的歐洲移民帶來并種下的葡萄樹,但因為不乏新的土地讓后人開墾,所以老樹能大限度地保留下來。但是大家要明白的是,老樹并不是重點,重點是這些葡萄樹當初是否種對了地方。畢竟根據氣候和土壤分析然后科學地種植葡萄,是許久以后才發展起來的學科,對沒有悠久的種植和釀造歷史的產區來說,老樹葡萄并不一定就是質量的保證。